2)第238章 可控核聚变的困境_星际之能源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到上千亿的研发经费都有可能。

  但陆光庭心里清楚,虽然他带领的团队,现在是做到了让EAST连续运行五千多秒,但距离真正的商用,还是存在一段距离。

  存在至少三项需要突破的难关。

  其一是持续稳定运行的时间,不能低于1万秒,且能够完美的解决内部的散热问题。

  其二内部磁约束离子流的温度,要从2.8亿度,提高到5亿℃左右,只有在这个温度下,氘氚的反应效率,才会达到一个极其可观的状态,反应效率至少增加百倍,实现真正的核聚变燃烧。

  其三则是实现对外输出的净能源,要从100多兆瓦,增加到1000兆瓦以上。

  只有输出的能源功率,达到一千兆瓦这个级别,每天都能发出两三千万度的电,才能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收回核聚变反应堆的投资——即一座商业化的聚变堆,建造成本在千亿左右,收回投资的过程相当漫长,哪怕发电过程中的燃料成本确实不高。

  但三十年,这个回本周期,跟无限的能源进行对比,还是比较划算的,三十年就三十年吧,以华国人的性格,哪怕是回本周期要五十年一百年的基建工程,也都会毫不犹豫的立项建设,只是想得到一个美好的未来。

  正常情况下,陆光庭有把握在2035年左右,攻克核聚变商业化应用的全部技术,然后在华国内建造个几十座几百座的聚变反应堆,进入到未来时代。

  但这样的时代,如今看来不太可能走向现实,他脑中期盼的那些场景,大概率不会出现。

  因为半路杀出了一个星源集团!

  居然通过巧妙的收集恒星能源的办法,让全人类看到了希望,目前收集的能源功率,已经超过十亿千瓦,超过了一千座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率先带领人类,进入了星际移民时代,进入了太空资源太开拓的时代。

  不仅完美取代了可控核聚变,甚至带来的优点优势更多,让还没有实现商业化的可控核聚变,变得食之无味,变成没有多少性价比的鸡肋。

  没错,就是鸡肋。

  因为跟星源集团的太空能源设施相比,可控核聚变简直被完爆。

  技术难度方面,星源集团的太空能源设施,虽然有许多的核心技术要攻克,但都不是什么天顶星科技,大部分都不算太难。

  成本方面,虽然前期的研发与生产成本较高,但后期成本大大下降,比如一座造价要好几千万的光能收集转换器,回本周期缩短到了只要几天十几天,简直恐怖如斯,后面的部署更是越来越快。而商业化的聚变反应堆,是个至少几万吨重的庞然大物,成本从一开始就比不过。

  灵活性方面,星源集团的太空设施与太空能源,可移动至很多地方,光柱供能也能照顾到大部分区域或者死角,可控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