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博眼球_铁血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奥匈帝国的王储菲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民族狂热分子枪杀,借以表明这个巴尔干民风强悍的国家意图摆脱奥匈帝国的控制和影响的姿态。巴尔干从本世纪初就是欧洲局势的火药桶,不管是奥匈帝国,还是他们背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是英国、法国还有俄国,所有欧洲的强权势力都纠缠在其中。

  复杂的政治局面,导致这里的一小点火花就可能酝酿成一场大战。所有的欧洲人在这个时刻只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大战就要来了。

  萨拉热窝的枪击事件传到了日本,同样是惊起了滔天巨浪。特别对于军队来说,更是欣喜若狂。远东的新局面眼看就要开始了!日本在经过日俄战争之后连续几年的衰退与国内政局的混乱之后,终于寻觅到了这个机会。英美等国对中国局势要不就是只能用外交手段平衡,要不就是接近于抽身不管,放眼望去,已经没有国际上的力量制约他们的野心,同时也找到了对德国宣战而攫取在华利益的最好借口。

  谁都知道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就要爆发了,欧洲各国都收缩战线,把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欧洲事务上,远在他国的殖民地就顾及不大上了。德国在胶洲湾只有数千兵力,此时战火缠身的德国有意识地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将青岛归还给中国,但要求中国政府给以建设青岛的资金赔偿,并要求重新为德国选择一个适宜的港口,德国这种“归还”青岛的形式对自己并不吃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好的缓兵之计,金蝉脱壳。北洋政府与德国就此问题进行了秘密接触,日本得知消息后,向北洋政府发出警告,指责这是破坏中立立场,站到了德国一边。北洋政府思考之后再也不敢提及此事,怕引火烧身,祸从天降。

  急于从亚洲抽身的德国又放低了姿态,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代表其政府向袁世凯建议把胶州湾租借地立即无条件地归还中国。袁世凯不敢表示同意,却建议美国政府从德国手中接收胶州湾,以便随后归还中国。然而,袁世凯企图利用日美矛盾的希望落空了。美国政府不愿意干预,怕冒无益的风险。

  对于日本人的蛮横,袁世凯也甚感无能为力,国家羸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善的。但是纵容日本人,却也让许多百姓士绅大为心中不满。袁世凯自己也知道,作为大总统,居然不能保卫国家领土,只好学鸵鸟把头扎进土中。

  善于捕捉时机的还有李默涵。在他看来,如果自己是袁世凯,那么就会乘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收复部分失去的权益,然后努力发展国民经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赢得一次宝贵的契机。但是,这只是如果,如今的袁世凯利令智昏,一门心思想着要称帝。他居然与虎谋皮,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