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3章 语言不通_养猫后女神医在星际爆红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3章语言不通

  患者是一位七十八岁的藏族莫拉,被儿子背进了医院,立时便被小心翼翼地挪到了平车上。

  莫拉是藏语对于老年女性的称呼,相当于老奶奶。

  她十分虚弱地躺上那里,嘴角还有呕吐物的残渍。

  在雪区工作,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

  患者的儿子急切地连讲带比划,并且不停地用手抚着头。

  但陶乐从头到尾,只听懂了一个词:“曼巴”。

  “曼巴”这两个字,就是藏语里医生的意思,这还是谢宝树昨天跟她科普过的。

  她听不懂藏语,冷琪其实也一样。但这也是以师带徒能解决的问题之一,顿珠甲巴直接充当了翻译。

  这位莫拉一大早起来,忽然之间觉得头晕目眩,半天都没有好转。

  不仅如此,她还不敢晃头,一动就会恶心呕吐。

  她的家人十分担心,立即带着她来到急诊科就诊。

  “您现在感觉怎么样?能说话吗?”冷琪问道。

  这句话被顿珠甲巴翻译过后,老莫拉便开了口,轻轻地说了几个词。

  到底是因为言语不通,就算有人翻译,但冷琪也无法确切地判断,对方的反应与言语功能。

  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细微的问诊和判断,比如通过问询,判断对方是哪一种头晕,也很难做到。

  要知道,头晕是一个语义十分含混的词语,患者经常会将虚弱、眼花、头重脚轻、站立不稳、黑矇、天旋地转,甚至晕厥等不适症状,都统称为“晕”。

  不同的晕,对应着不同的症状,如果能够准确辨别,那么就会尽快对症检查,少走很多弯路。

  “好,再请您伸出舌头,让我看一看。”冷琪说道。

  老人听话地照做了。她的鼻唇沟对称,舌头的位置居中,并没发生左右偏移。

  接下来,冷琪又让她抬举了四肢,同样伸举自如。

  此外,老人的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只是眼球却与常人并不一样。

  即使没用仪器,陶乐也能看出来,老莫拉的眼球出现了水平旋转性的轻微震动,这让她心中一动,大致猜中了老人的问题。

  冷琪做完了查体,一刻不停地开了血糖、血常规、心电图和头颅CT检查。

  床旁心电图,在很多大医院都是由护士来做的,但现在,冷琪却直接点了陶乐的名字:

  “陶乐,你来给患者做十二层联心电图。”

  陶乐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马上便去取来了一台便携式心电图仪,以及酒精消毒液。

  米奥科技赠送的这款设备十分小巧,大概也就一个笔记本电脑那么大,导线什么的倒是与平时常见的一般无二。

  陶乐首先用医用酒精,对患者的手腕、脚腕,以及胸口部位进行清洁,目的是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球和电极夹子接触不良。

  紧接着,她又迅速地将在患者的手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