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1章玄妙的少女感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1999年的寒冬,中美双方签署协议,允许外资进入国内的电影放映业,在所占股份不超过49%的前提之下建设、改造或者经营影院。

  而这一协议,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最大的影响,便是国内市场每年需要允许20部西片进入国内市场,参与分账。

  当时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一个个研讨会连着开,报纸上相关社论连篇累牍,大家关注的重点只有一个:国内电影行业要如何应对进口大片。

  “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其后果将直接导致国内电影的彻底毁灭。”

  大部分观点都相当悲观,但是,也有不少影迷弹冠相庆,认为自己终于结束了二等观众的历史,可以跟西方观众同时甚至更早的看到某些电影。

  当时国内电影还处在刚起步的状态,缺少能引领市场、占领市场的商业大片。

  在众人的眼中,这种情况下引入好莱坞大片,无异于自寻死路。

  于是,国家便一方面扶持国内电影产业,中影也大力跟各方合作,搞出不少口碑或好或坏的大片,十几年下来,倒也确实把国内市场给做大了。

  另一方面,国家也限制着进口片的数量和分账比例,每年的票房冠军虽然都是好莱坞大片,但是也有不少国产好片露头,总算是没让市场被直接占领。

  如今,双方签订的双边协议已经过了有效期,面对仲裁,国家也只能放开市场,允许更多的进口大片进入国内。

  二月份,中美电影协议谈判重启,新的协议也随之出台。

  新的协议规定,在原本的进口片数量的基础上,每年要再增加14部特种分账影片配额,一共34部进口片,分账比例也提升至25%。

  同时,中美合拍片也将享受中港合拍片的同等待遇,跟国产片相同,在国内的放映不受引进片配额的限制。

  这一协议便拉开了好莱坞大举进攻的序幕,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狗屁倒灶的合拍片,国内取景一秒钟,国内演员憋尿上场,国内“特供版”内容层出不穷···

  拿钱蹭上好莱坞烂片的尾气,回国就敢吹一句“加盟好莱坞巨制”巴拉巴拉···

  观众们也特给面子,上来就吹国际巨星。

  结果一上映,好家伙,就一个背影···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