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八章:第二次停火决议_1941重启波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以色列军队的战线一直在往前推进。

  直到以色列军队完完全全的占领了耶路撒冷新城才停下继续进攻的步伐。

  以色列军队停下进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以色列军队达到了战略目的,另一部分是因为守卫耶路撒冷的阿盟联军抵抗力度增强,仅凭目前耶路撒冷战线上的以色列军队难以占领整个耶路撒冷。

  以色列的反攻结束,联合国又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停火的决议。

  没有实力反抗联合国的阿盟国家只能看着以色列在刚刚夺走的土地上建立防线,而阿盟联军只能在停火线外暗自舔舐伤口。

  第二次停火决议通过后,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统筹整个以色列,继续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从国外购买大量军事装备用来武装以色列。

  反观阿盟这边则升起了诸多分歧,阿盟的老大埃及想要阿盟成员国增派军队,在之后加大对以色列的进攻力度。

  外约旦军队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区,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阿卜杜拉想要见好就收,顺势结束与以色列的战争。

  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态度不明,两国又想收回被以色列占领的国土,又害怕战争继续以色列会继续占领他们的土地。

  至于与巴勒斯坦地区不接壤的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的关系暧昧不清。

  此时的阿盟有埃及在前面顶着,沙特阿拉伯还没有从埃及的手中接过统领阿盟的旗帜,自然也不用站出身来带领阿盟抵抗美国。

  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在对待巴勒斯坦的问题上沙特阿拉伯突出的就是一个骑墙派。

  面对一众阿拉伯兄弟国家的时候,沙特阿拉伯义正言辞的反对以色列;但是在面对美国的时候,沙特阿拉伯又表示支持。

  中东的事情总是那么糟糕,以色列在拼命的增强自身的实力,而阿盟内部则四分五裂。

  阿盟在巴列维的眼中就是一群猪队友,好在巴列维也没有指望过阿盟能够变强变团结。

  要是阿盟可以独自把以色列人赶下海,那还要伊朗干什么。

  恰恰是阿盟的无能才能衬托出伊朗在巴勒斯坦地区问题上的重要性。

  在第二次停火时期,阿盟联军还没有行动起来,反倒是伊朗军队率先开始调动起来。

  巴列维命令战争部将第411装甲师的未派去巴勒斯坦地区的部队、第361、362步兵师、哥萨克骑兵师共计大约六万的军队派往伊拉克地区。

  同时,伊朗空军的五个满编飞行联队共计540架飞机也被调往伊拉克地区驻防训练。

  波斯战争部对外宣称的调动军队的明面上的理由是镇压伊拉克王国的抵抗组织,但是暗地里的目的是营造出伊朗军队可以随时迅速介入巴勒斯坦地区战争的姿态。

  巴列维既要镇压伊拉克王国的抵抗组织,也要威慑以色列。

  不到万不得已,巴列维也不希望伊朗军队直接与以色列发生战争。

  伊朗和以色列真要开启全面战争,巴列维认为这是对伊朗不利的。同时招惹美国和苏联,巴列维目前还没有这个胆子。

  但是简单的教训以色列一顿,把以色列的土地限制在联合国大会规定的范围内,伊朗还是可以做到的。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