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4章 兄弟_满江红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家陆军大学成立了!”

  几乎是在中德签署同盟条约之,在陛下的直接指示下,陆军便开始着手建立陆军大学了。

  世界各国都实行的这样的制度。由陆军军官学校来培养正规军官,他们毕业后成为尉官,再从中挑选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在陆军大学里深造,在那里向他们灌输战术,战略等高级军事学,将他们培养成为参谋和将官。

  而对于中国而言,却没有这样的制度,皇家近卫军的将官年青全世界无出其左右,那些年青人有冲劲、有献身精神,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精神却无法弥补素质上和知识上的差距,为此早在一年前,几乎是帝国建元的同时,便首先在形式上通过了陆军大学设立的决定,不过关键是找不到具备高级军事学才能的教官。

  到国外去找。

  最后解决的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和其它碰到的难题一样,只有到国外去找。

  一开始,一些军官的想法是从曰本陆军里引进。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清末学习军事,国人首先选择的就是曰本,而且近卫军中很多参谋军官都是曾就读于曰本陆军士官学校,他们的外语学的也是曰语。

  而且曰本陆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不过这个想法不过刚一提出,随即就被否决,近卫陆军曾击败过曰本人,向他们学习根本就不现实,而且曰本也不见得愿意派出优秀的教官。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陛下强烈的反对,最后,在陛下的要求下,陆军选择了向德国提出请法度,无论如何,德国陆军的战术和军队编制才是世界最先进的。

  最后还是决定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引进教官,随后驻德国武官在柏林,向当时德国的陆军大臣、普鲁士战争部长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提出这一要求,而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和当时的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商量了一下。

  在德国陆军之中施利芬是一位战略思想的奇才,尽管七十二岁了,但是德国陆军却还不愿让他退休,继续担任着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长。

  面对中国请求,施利芬在犹豫一二之后,当场便同意了希望德国派出教官的请求。但是最终,出于谨慎和其它原因,施利芬还是回绝了中国希望德国派出高级军官帮助筹办陆军大学的要求,而是派出了以马克斯.鲍尔少校为首的十余名军官前往皇家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

  尽管德国人回绝了派出高级军官的要求,但是马克斯.鲍尔等人的到来还是提高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学水平,尤其炮术、工程、土木等专业的教学水平,但是建立“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的想法,却使终未从陆军部的计划中消失,在德国人拒绝帮助的一年后,尽管近卫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可是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