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2章 歌舞厅与互联网_国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里闪烁着光彩,“我想研究互联网,又不想丢了本行。”秦南似乎有点苦恼。

  “这不矛盾,”秦东道,“我先问你,你知道互联网吗?”

  1995年,有两块广告牌在日后常常被人提及。

  一块是秦东在纽约时代广场竖立的,第二块著名的广告牌则出现在喧闹的北京中关村。

  深冬,在白颐路南端的街角处,每天匆匆穿行的人们突然看到了一块巨大的招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它被很多人当成了路标,忙碌的交通警察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天大地大的皇城根儿,哪来的什么“信息高速公路”?

  此时在美国,网络经济正到了破茧而出的关键时刻,马克安德森刚刚发明了马赛克网络浏览器。斯坦福大学华裔学生杨致远在写博士论文期间,发明了最早的网站搜索软件。

  在1995年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投身互联网事业的先行者。

  3月,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博士田溯宁把他在美国创办的亚信公司搬到了中国。

  4月,在杭州,一个叫马云的31岁大学外语教师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它自称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

  后来创办网易的丁磊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他的创业生涯的。

  5月,张树新与丈夫姜作贤创立瀛海威公司,她的“瀛海威时空”宣称是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互联网上走一遭……”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初期,瀛海威扮演了一个启蒙者和领跑者的角色。

  它是第一个形成公众品牌效应的网络公司,在第一届“最受用户欢迎的中文信息网站”评选中,瀛海威无可争议地名列第一。

  让人遗憾的是,张树新与当时的田溯宁、马云一样,都没有找到盈利的模式。她想做城市网站,推出过“网络中国”的项目,想做网上图书馆,还曾经投资开发网络游戏,可是都相继失败。在瀛海威员工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我们知道2000年以后我们会挣钱,可我们不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

  “哥,我在投行工作,也研究了瀛海威,感觉现在的互联网没有什么投资价值。”秦南对自己的专业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很是苦恼。

  可是,如果她知道瀛海威后面的故事,她就不会烦恼了。

  张树新夫妻为此投资了100万元。在企业创办16个月后,国家经贸委属下的中国兴发集团决定参股瀛海威,总股本扩充为8000万股,张树新以无形资产加其他股权获得2120万元的公司股值,赫然成了十分罕见的“阳光下的女千万富豪”,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