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九章 私营教育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搞了一个帝国大学。没有能力再多办一所大学。

  在经费如此紧缺的状况下,教育部也是把注意打到了其他方向上。比如说筹办花销较少的师范学校,又比如说直接像社会募捐。又比如说鼓励富商士绅自办私立学校。

  其中成果比较显著的就是师范学校的创办了,从1856年开始,教育部为了解决县小学、府中学的师资紧缺问题,特地创办了多所师范学校,最先创办的是江宁师范学校,然后是苏州师范学校,上海师范学校,再过来则是宁波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学校,今年又是创办了福州师范学校、太平师范学校、扬州师范学校。

  目前帝国内一共有八所师范学校,不过虽然数量已经不算少,但是规模有大有小,比如创办最早,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当属江宁师范学校,开办两年多来,已经招收了两届学生,目前已经培养并毕业学生五百多名,今年的秋季招生打算再扩大规模,预计招生四百人。

  而规小的比如说福州师范学校,今年春季刚开始招生,而招生不过五十多人而已。

  所以规模有大有小,不能统一而论,不过有一点倒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师范学校的经费主要来之于地方财政,比如省级财政的支持、办学所在府县的财政支持,中央直接支出的经费是比较少的。

  同时期学制也只有短短的一年而已!

  因为这些师范学校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基本合格’的基层老师,而且师范学生学习往往只学习一科,比如以后要数学的师范生那么在读期间就专攻数学一科,当然了,如果学生足够聪明,再完成本科目学习任务之外,还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其他学科的话,学校自然是不会限制的,学生可以随意按照喜欢选择课程旁听。

  这些师范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后,其中部分会留校任教,而大部分都是会调回府中学、县小学担任老师。

  因为现在的师范学校都是属于官办学校,而且里头的学生基本都是属于专项学生,也就是说你得以后当老师了,人家才让你去入读。

  这些学生入读之前,就已经是和教育部签订了工作合同,毕业后不管是留校任教还是去其他官办学校,至少需要为教育部工作三年,然后才能自由择业。

  当然了,人家也不会说阻挡你的前程,三年工作期间,如果你考入了高等中学或者参加了省试成功去担任公职,又或者干脆是在大商行企业找到工作或者干脆自己创业之类的,人家也不会强留你,只是你得向教育部赔偿违约金即可解除工作合同。

  用后世的话来说,基本上这就是属于委培生的范畴了。

  中华帝国现在大规模推广举办的师范学校严格上来说并不算高等教育范畴内,更有点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