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驾崩_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淳的感情却盛似亲生。

  载淳费尽心思,也不能确定是哪一位,总之那日他们没有刺杀成功,那自己就能成功登上皇位,那时自己大义在手,他人又能耐何。但载淳还是吩咐善仁,重点监视恭亲王的一举一动。

  转眼之间,进入咸丰十一年七月中旬,咸丰皇帝的身体时好时坏。到七月十日这天,在上午这时,咸丰皇帝的身体还算稳定。可是到了下午,咸丰皇帝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几次发生昏厥。载淳和各位值班的大臣都有预感,情况有些不妙,所以谁都没走,静静地等待着,同时也在各自揣测着可能发生的朝局变化。

  在进子时这时,咸丰皇帝突然醒了过来,神智清醒,载淳和各位大臣都知道,咸丰皇帝自己也知道,这是回光返照。

  咸丰深情的看了一眼泪眼婆娑的载淳,但知道自己时间已经不多了,也就没有废话,开口说道:“传谕,召集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到其寝宫入见。”

  待众位大臣来齐之后,都跪在了地上,口呼:“请丹毫。”

  咸丰皇帝吃力的说道:“谕以不能执笔,著写来述旨。”

  咸丰皇帝有气无力的说道:“第一道谕旨:皇太子载淳,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下面有一位执笔大臣写道: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太子载淳,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特谕。

  咸丰皇帝下完第一道遗召之后,不停的喘着气。而此时在下面可急坏了一群人,那就是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和户部尚书肃顺等人,因为咸丰皇之前曾有过交待,让此些人辅政,所以都很着急,怕咸丰一口气上不来,那他们岂不是空欢喜一场了。

  咸丰皇帝喘息一阵之后,又接着说道:“第二道谕旨:皇太子载淳,继承大统,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咸丰皇帝讲完之后,就无力的垂下了头。载淳大叫一声:“皇阿玛——”,就昏了过去。而下面这位执笑大臣迅速写下: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太子载淳,继承大统,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总管韩来玉在外面大声喊道:“皇上驾崩了。”

  载淳被唤醒之后,截发辫成服,众位大臣都摘下了冠缨,截发辫,宫中后妃也都去了首饰,剪发成服。载淳此时真是悲痛欲绝,整个避暑山庄之中,哭声一片……

  几家欢喜几家愁,载淳是真心感念咸丰皇帝对自己的慈爱与教导,伤心之处,不可言表。而肃顺、端华、载垣等人表面之上出是伤心落泪,可是又又有几滴是真的呢。初掌大权,那中欢心喜悦虽不能表现出来,但做事也显得很是勤快与轻松。

  许多人都看不贯这种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由其是太子少傅麟魁,脾气也有些火爆,已经处在了暴发的边缘了。

  还是兵部尚书胡林翼见机的早,劝住了麟魁,说道:“麟尚书,此时肃顺等人初掌大权,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此时太子殿下还未登基,一切还是小心为上。

  如果此时与他们争执,太子殿下会很为难的,那些人是大行皇帝留下来辅政的,太子殿下现在不可能对他们如何,吃亏的还是咱们,如果麟尚书被罢官,那太子殿下在朝堂之上就更加势单力孤了。”

  麟魁听完之后,虽还有些不愤,但还是默认了胡林翼的说法。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