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章 第 45 章_我在开封府坐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姑母,什么不简单?”一名十六七岁的妙龄女子笑着从屋后面跑过来,告诉张稳婆她已经用醋熏蒸完尸体了。

  “自然是说崔娘子不简单。”张稳婆看一眼张素素,“你以后可得跟人家好生学学。”

  张素素立刻乖乖地点头应承,跟着张稳婆进屋后,她看到了桌上肉肠的香味儿,忙问谁送的。听说是那崔桃所赠,张素素立刻切了一块下来尝尝。吃的时候,不禁惊讶地睁大眼睛,连连点头叹好吃。

  “姑母,我也要做崔娘子那样的人!”张素素发誓道。

  张稳婆颇觉得欣慰地笑了下,鼓励她好好学。

  ……

  崔桃在去见韩琦的时候,将最后一份儿肠递给了张昌,这东西当然不适合直接给韩琦。

  进屋后,她见包拯也在,忙规矩地对韩琦行礼道:“妾来领案子。”

  “王判官请了病假,有不少小案堆积,下官打算先分派下去,让他们先调和。”韩琦对包拯解释道。

  包拯直叹韩琦这主意不错,“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若并无伤及根本的矛盾,先调和再审理,极佳之举。”

  包拯接着称赞崔桃在焦尸案表现突出,功不可没。

  “你的事,我自会尽量为你争取。”包拯接着道。

  崔桃疑惑地回看包拯,正想问是什么事。

  “案卷已经放在桌上了。”韩琦这时突然吩咐崔桃道。

  崔桃应承,拿了桌上的案卷后便告退。

  她粗略览阅后,大概弄清楚整个案件的基本情况。

  这案子的被告为岑氏,年二十五岁,嫁给涌泉巷的严三郎八年,守寡七年,膝下并无子女。如今提出上告的是严家的长子严大郎,因岑氏不愿改嫁,害他们严家授人以柄,被各色流言蜚语戳着脊梁骨。而岑氏父母双亡,严家双亲也都不在了,严大郎夫妻又不好擅自做主岑氏的婚事,故而告到官府,请官府出面解决岑氏改嫁的问题。

  这处理命案多了,崔桃倒是差点忘了开封府也要解决民事纠纷。

  此案确如韩琦所言,是一桩小案子。但是小案子却不能小瞧,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大案黑白分明,是对是错一目了然,反而好判。这种小案子,当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很可能让你说不清楚到底是谁错了。

  宋朝女子和离改嫁的问题上,情况还算友好,比如《宋刑统》中就规定“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女子就可以改嫁或和离,所以丈夫只要三年不回家或者六年不写信不好好问候,妻子都可以改嫁的,不一定要非等丈夫死了。再有“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只要夫妻不和,离婚也是随便的事,并不会进行额外的惩罚。

  所以女子改嫁不论在上层官贵还是百姓之中,都是一种常见的风气,年轻女子守寡则更被认为应该改嫁。这时候还不流行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