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战略决策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用品。

  而中国绝大部分的妇女也都投入到了生产中来。在战前,中国大部分的妇女是不参加社会生产的,都是全职家庭主妇,但是在战争期间,中国先后动员了亿5000万20岁到45岁的妇女参加生产。

  而当时,中国国内工人总数为2亿5000万,可以说,妇女是中国生产劳动力中的主力军!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有着广泛的海外资源产地,这极大的坚强了国内资源生产的强度,让中国的生产力量能够更多的集中在高端产品的生产上。

  而这其中,中国从阿根廷与坦桑尼亚进口的肉类与粮食产品在战争期间占到了中国该类产品总消耗的40%左右,而从东南亚地区国家进口的日常生活用品占到了国内总消耗的45%。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么巨大的海外资源流入中国,才让中国能够集中起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战争中来!

  当然,这也带来了两个非常鲜明的社会与经济问题。正因为大量的妇女投入到了生产中来,所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老人与孩子得不到照顾,都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帮助才能够正常的生活,这就不得不安排一部分人来专门负责照顾这些非劳动力人群。

  而很显然的是,这让社会的集中化更为明显,在很大的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确实不少!

  其次,因为中国向国外大量进口物资与原料,所以在战争的前3年,中国欠下的战争债务就超过了战前30年的总合,而且这还是一个无底洞,谁也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还清这笔欠款。

  还好,当时同盟国集团内部还算是比较团结的,而且中国在进口的同时,也承担起了相应的义务,减轻了这些国家在战争中的负担。

  比如,中国向阿根廷进口畜牧产品,同时也向阿根廷输出了大量的物资装备,让阿根廷能够武装起更多的军队来投入战斗。

  而在坦桑尼亚,中国出动了地面部队协助坦桑尼亚作战,减轻了坦桑尼亚政府军的压力。

  而所有同盟国组织成员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获得战争的胜利,所以,这些欠债在战争期间还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只不过,到了战后,恐怕这就是中国需要背负的最沉重的负担了!

  而这大概也是中国在战后做出其重大决定的主要动力!当然,中国在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些。

  比如,当时中国的军人比例就已经高得吓人了。当时中国人口为亿5000万,虽然社会人群的年龄结果已经趋于合理,但是中国却在战争的前三年投入了500万军队作战,产生了大概350万的重伤员。

  也就是说,几乎每40个人就要供养一名军人。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军人比例控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