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60章 皇帝不喜欢神童……_丰碑杨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在皇帝身边的人,意志薄弱的很容易被人收买,从而出卖皇帝的一些隐秘。

  所以,为了避免宫闱之事外传,挑选太监和宫女的时候,都找一些不识字的。

  赵光义笑着摇头,“朕的字究竟如何,朕心里有数。让朕头疼的是这首诗”

  “这首诗怎么了”

  赵光义握着手里的诗,感叹道:“单从诗上论,这首诗确实是难得的上上之作。只不过,随着它出现,朕也多了一件麻烦。”

  赵光义一指放在御案一角的奏折。

  “这些奏折都是奏请杨延嗣入太学当博士的。”

  赵光义摇头道:“随着这首诗出现的还有一则谣传,有人说杨延嗣要去岳麓书院读书。这些太学博士们一听都急了一个个都上窜下跳的,找各种关系给朕递奏折、递话、递条子还有几个老货,居然用辞官威胁朕”

  “一个十四岁的娃娃,若是让他当了太学博士,那岂不是让人笑朕的国学无人可用”

  王继恩跟随赵光义时间长了,多少了解一点赵光义。

  赵光义确实敏而好学,手不释卷。

  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某些层面上讲,这又不是一件好事。

  正是因为赵光义好学,所以赵光义心底里认为,天下的学问之海博大精深。他不认为,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再学问一道上,会超过比他年长的学者。

  也正是因为这种固执的想法,导致赵光义不喜欢神童。

  前年恩科,殿试的时候,有两位举子提前交卷,惹的赵光义很不高兴。

  赵光义认为这两位举子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出的题不够深,所以才提前交卷的。最后罢落了这二人。

  由此,也显现出了赵光义的自负。

  他认为,凡是比他年龄小的人,学问都没有他好。

  所以,在北宋太宗一朝时期,神童基本上很难出头,即便是出头了,也会遭到打压。

  唯一一个例外,就是寇准这个喜欢喝醋的怪物。

  可惜现在的寇准还没有参加科举,还在家里苦读。所以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出头的神童。

  王继恩正是因为了解赵光义不喜欢神童的这种心思,所以他猜测到,杨延嗣想入太学做太学博士的事情断无可能。

  “陛下,杨业将军戍边多年,屡立战功,不如就念在其与国有功的份上,萌补一个官身给杨家七小子,让他去磨练几年。”

  赵光义思考了一下,觉得可行,刚准备开口答应,瞧见了桌上的破阵子,看到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这一句。

  “你这条老狗,朕差点信了你。杨爱卿渴望家中出一个读书人,都快望眼欲穿了。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再送去军中,杨爱卿心里得多难受。”

  王继恩咧嘴一笑,“那不如这样,反正那小子考过了太学三场考核,已经能够堵上沈伦得嘴了,就准了他入太学做一个学子,让沈伦那个老家伙好好管束这个小子。磨练几年后,这小子一定会成为陛下得助力。”

  “这个提议不错,就照你说得办。你去给太学传旨,顺便给朕准备一些礼物,朕打算去各位将军府上转转。”

  王继恩乐呵呵一笑,退出了大殿。一番正反话,成功得帮杨延嗣弄到了进入太学得名额。

  这份人情可不轻。

  对于那个出手阔绰得小子,王继恩可是打从心底里喜欢。

  王继恩是不识字,可王继恩有耳朵,会听。在他知道了赵光义写的那首诗是杨延嗣所作后,就有了刚才的对话。

  丰碑杨门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