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 军校校训:亲爱精诚_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部分权,避免了出现王莽那样的权臣,虽然后期有了内阁,但内阁首辅距离真正的宰相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除了用人权之外,还有个司礼监来压制他的权力。

  军备上采取卫所制度,允许大小军官世袭,让他们能死心塌地为大明朝卖命,此外还授予他们土地,寓兵于农,保障军需。

  地方上有里长甲长粮长这些人帮助官员征收赋税,掌握帝国的每一个人口,每一寸土地。还有东厂和锦衣卫来监督全国的官僚系统。

  这套制度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如果有效运行的话,只要皇帝有基本的行为能力那大明朝廷就忘不了。

  若不是崇祯一上台就打破了这个平衡,明朝的历史走向还真不好说。

  朱楧知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钱粮兵马,有了这些资源,就会有有才华的人给你卖命,因为他们也想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钱粮这一块他已经控制的很好了,不仅有丰厚的税收收入,还有大农场、大牧场、烤鸭店能国有企业赚钱,再加上有东厂仪卫司和考成法的监督,虽然不敢保证完全杜绝贪污,但相信大头还是会入到国库的。

  剩下的就是兵马了,朱楧知道,虽然明朝初期卫所制度很完善,但是随着国家的稳定和君王的懈怠,底下的大小军官们就开始侵夺普通军户的土地,让这些军户没有地种,没有饭吃,最后造成了军户的集体大逃亡,是国家掌握的兵源急剧缩水,最后偌大的帝国竟然一次凑出十万军队来都很费劲。

  对于武备必须要常抓不懈,像宋朝那样,不重视武备,只想着花钱解决争端,别人看你又有钱又好欺负,自然会使劲的勒索你。

  武备无非就三点,第一是兵源,第二是武器,第三是军官,将这三点都做好之后,依照明朝当时的人口储备,这个帝国绝对是不可征服的。

  有了军户和保甲制度,肃国的每一个人口都在朱楧的掌控范围之内,若是需要大量征兵了,可以直接拉出来上,因此不需要担心兵源的问题。

  武器制造也必须重视起来,虽然朱楧已经给了工匠们丰厚的回报,借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这些还不够,他还想着设立后世的职业学校,专门培养工匠,再设立兵工厂之类的国企,专门生产武器,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贪多嚼不烂,这个时候他还是想把军官学校先办起来,毕竟现在的武器还够用,暂时不需要大量的生产。

  军官学校必须要设立,朱楧在心中打定了主意,虽说他继承了老朱的制度,允许肃国的大小军官世袭,以保证他们能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在世袭的时候也有武艺考核这个流程,但是他还是不放心,生怕这些世袭军官子弟在和平年代沉迷享乐,耽误了武艺,造成军队整体战斗力的下降。

  因此,有必要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