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扫地_道长去哪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善积寺弄一个长老之类的僧人进酆都世界,通过这名僧人带自己下山,但用了三天时间物色对象后,他发现找不到一个善积寺的僧人具备下山的能力。

  于是顾佐开始想念唐僧和空海......

  但想念是没有用的,顾佐也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在魔礼海等人的撺掇下,于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偷偷潜入善积寺藏经楼,开始学习佛经。

  要越过七种忏悔心这道门槛,就要学习《华严经》、《圣大解脱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等等诸多经藏,等大致翻阅了一遍这些经藏后,顾佐发现,自己还得从《俱舍论》、《清净道论》、《大智度论》开始搞起。

  有一次,顾佐沉浸于学习佛经之中,对周遭的一切事务逐渐迟钝,有善积寺僧人靠近身边也没反应过来,终于被人看见了。

  见他翻阅佛经,那僧人简单询问了两句,顾佐这才回过神来,应急之际,看见角落中有一把扫帚,于是去取过扫帚假装打扫。

  善积寺有上千僧人,做杂役的也有好几百,那僧人便没再追究,就此蒙混过关。

  从此之后,顾佐发现这还真是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偷学佛经的好身份,于是便干脆认了扫地这份职业,甚至还混到了斋堂中去吃斋。

  这般没白天没黑夜的苦学,就好像回到了不知多少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小小炼气士时,在通道玄都世界各门派偷学功法的日子。

  而在不断学习中,顾佐渐有所得。

  这天,他读到《法华经》上“迷己逐物”这句话时,忽有所悟。

  世人关心的都是追名逐利,眼中贪于色相,耳根沉醉于美乐,鼻子追逐芳香,舌头追逐美味,身体追逐妙触。不去考察身心之内在,一味地执着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迷己逐物”。

  因此,世人才会有空虚、失落、无聊、孤独、焦虑、迷茫等诸多苦闷。唯有对自己的言行生惭愧心,觉得自己做错了,才能进一步有忏悔的意愿。

  这两年耳濡目染了不少佛门的道理,又联想到自己听地藏菩萨讲授因果业力,听空海讲十住心论,隐约之间抓到了什么。

  洞府世界中每一位星散的道兵,最终消亡时,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反馈在顾佐神识之中,那些回忆以及回忆中包含的悲伤、痛苦、沮丧、怅惘、欢喜、留恋等等诸多情绪也会在顾佐的神识中烙下痕迹。

  这些痕迹,是对道心的磨砺,如果长久无法消解,便是尘土污泥,如果将其消去,便是洗炼解脱。而佛经中所说的,便是这些痕迹产生的根源。

  生忏悔心就是洗炼的第一步!

  与其说顾佐学佛读经有所收获,不如说这是他长久以来积累的积累。

  到了今日,以佛经为引,终于厚积薄发。

  一道玄机在恒翊三界的天空中同时划过,琵琶仙山的天空由原先的单薄变得厚重了一分,洞府世界的天空奇云变幻、更加瑰丽,酆都世界黑暗的天空则略显清朗。

  恒翊三界天象变化,这是顾佐的神识中唤起了慈悲和智慧观,是他领悟慈悲之道的第一块规则拼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